时域接口参数说明
每一级均包含了时域的信息用于图像处理。第1级的时域可采用分层处理结构(第0层和第1层),其中每个时域的接口都有两套分别对应于两层(如果接口有多个参数,接口带上后缀0,1来区分层级,例如nXtfr0, nXtfr1)。针对IPC应用场景一般建议采用分层处理,将第1层设置为背景层,将第0层设置为前景层分开处理。其他三级采用了单层结构,其中第四级采用了利用时域信息的空域处理方式。
- [ref]:该接口表示参考帧开关。当第0级ref 为0时,只有第0级的参考帧不可用。当第1级ref 为时域参考的总开关,为0时时域滤波无效,参考帧不载入,为1时时域滤波参数才能生效,针对IPC应用场景一般建议设置为1。
- [tedge]:对可能产生拖尾内容区域的处理,0表示关闭,不做处理,1则处理可能出现的拖尾,2和3则处理可能出现的模糊,针对IPC应用场景一般建议设置为0,不建议调试。
- [nXstr]:时空域滤波处理,减小噪声,但可能引入一定的蒙纱噪声。值越大去噪噪声越好,蒙纱噪声出现概率越高,取值[0,31]。
- [nXsdz]:用于配合nXstr接口对应的空域滤波器的限制,参数取值为[0,999],值越小nXstr作用越明显,取值999相当于该级的空域滤波器关闭。
- [nXtss]:值越大静止区域越光滑,但静止区域图像内容可能越模糊。取值范围为[0,15]。该参数的两个值表示分别作用不同区域。
- 如果不采取分区处理模式,调试该参数可以让背景光滑。
- 如果采取分区处理模式,可以适当调大第一个参数,作用于在运动相对不明显的区域防止前景的虚化问题。第二个参数作用于背景。
- [nXtsi]:用于配合nXtss接口,取值为0、1,分别表述不同处理方式,选择0是纯空域的处理方式,1是时空域的处理方式(可参考mXid的参数取值)。
- [nXtfs]:时域滤波强度,当前滤波区域使用时域时,此参数表示时域作用强度,值越大强度越大。该接口的取值范围是[0, 15]。
- [nXtfr]:拖尾、去噪平衡控制参数。总共6种处理方式,每个值越小可以控制拖尾越小,但去噪能力减弱。结果取6种方式中去噪效果最明显的一种。取值范围均为[0,31]。
- [nXtfrs]: 第0级有效,用于配合[nXtfr]使用,值越大空域效果越强。
- [nXdzm]:用于tdz接口的选择模式,取值范围[0, 1]。
- [nXtdz]:用于保护纹理或者去噪效果加强。取值范围[0, 999]。
- 当dzm为0时,运动区域的纹理噪声大但不会消失或者模糊,将tdz调大时,运动区域的纹理可以得到保护,但同时去噪效果减弱;
- 当dzm为1时,增加运动区域的滤波强度,将tdz调大时,运动区域时域去噪能力加强。
- [nXtdx]: [nXtdz]接口的参数作用强度,取值范围[0, 3]. 取值越小,[nXtdz]配置的参数作用越强。建议使用默认值2,不建议调试。
- [mXmath/mXmathd]:动静判决阈值的上下限,其值越大,被运动检测单元判定为“静止”的像素越多,因而被实施时域滤波的像素也越多,画面当然也越安静,一般情况下,将tfs调最大,将mXmath/mXmathd调到刚好抑制雨点现象,这时再适当调低tfs,直到没有雨点;第1级采用分层应用,系统会先根据该接口的第二个值划分出图像的静止区域,作为图像的背景层(即绝对静止区域)。剩余图像作为前景层,将会根据第一个参数继续划分出相对静止区域和运动区域,做分别处理。第3级的mXmath/mXmathd用于划分图像为运动和静止区域,可以分别滤波或者增强处理,但无时域滤波效果。该接口的取值范围是[0, 999]。mXmath的取值应大于或等于mXmathd的取值。
- [mXid]:根据[mXmath]的结果分为不同区域,分别选择采用哪种输出效果。每个参数的取值为[0,3],分别表示[sfr]、[nXstr]、[nXtfr]、[nXtfs]的输出结果,取值越大,时域参数作用越强。
- 该接口的第一个参数对应被判断到运动区域(特征大于或等于math的区域)处理选择,建议在0,1之间选择。
- 第三个参数对应被判断到静止区域(特征小于math的区域)的处理选择,建议在2,3之间选择。
- 第二个参数可在0~3之间选择,但只有在调试接口madz和mabr的时候才生效,默认不生效,其效果相当于在被判断到静止区域再根据madz/mabr做额外区分处理,对静止区域达成差异处理效果。
- 第1级的分层处理,背景层mXid1无须设置。只需要设置前景层mXid0的三个参数。
- [AdvMath] 开关用于选择普通型动静判决接口math还是增强型动静判决接口,建议在分层处理时开启该开关,增强模式只作用于第一级的前景层。当采用增强型接口,前景层的math设置的值通常小于普通型接口的值。取值范围[0, 1]。0为普通模式,1为增强模式。如果不分区域,该接口取值为0。
- [AdvTh] 该接口决定增强型math的作用强度。值越小,作用越强。
- [mXmabr]和[mXmadz] 其滤波器的选择对应于mXid中的第二个参数。
- [mXmabr]根据亮度区分处理,值越大,越多内容被分到额外处理区域,被分到静止区域处理的内容减少,每个接口参数取值范围为[0,255];
- [mXmadz] 控制根据图像的特征内容区分出来,值越小则越多内容被当成静止区域处理,值越大越多内容被当成额外区域处理。取值范围为[0,511]。
【注意】但是当madz或者mabr接口参数为0的时候,两个接口的功能均关闭。针对IPC应用场景,mabr和madz一般都建议设置为0,不建议调试。
- [mXmate]:表示平坦区域运动检测指数,其值越大,被平坦运动检测单元判定为“静止”的像素越多,因而被实施时域滤波的像素也越多,画面当然也越安静;一般需要先将math调试到合适,再微调mate,以平衡雨点噪声和运动拖尾为合适,其取值范围为[0, 8]。
- [mXmatw] 时域滤波防运动拖尾指数,该值越大,运动拖尾收敛越快,反之,该值越小,运动拖尾收敛越慢,其取值范围为[0, 3]。一般不建议调试,建议设置为默认值2。
- [mXmabw]:运动检测内容窗口大小的选择,主要配合math使用,值越大,窗口越大。当在低照度下math调大还不能抑制雨点,建议将mabw调试到7以上,从而可以减轻math抑制雨点的负担,降低时域滤波的副作用,取值范围为[0, 9]。如果某一级分层处理,背景层(第1层)的mabw的取值范围为[5, 9];前景层(第0层)的取值为[0, 9],但推荐使用[0, 4]以防止拖尾。如果不分层(也就是 biPath = 0), mabw的取值范围为[5, 9]。
- [mXmasw]:时域滤波防雨点指数,该值越大,有助于降低雨点噪声出现的概率,其取值范围为[0,15]。一般不建议调试,设置为默认值12。
父主题: 3DNR调试参数说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