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档
注册

算子实现

基于Ascend C方式实现矢量算子的流程如下图图1所示。

图1 矢量算子实现流程
  • 算子分析:分析算子的数学表达式、输入、输出以及计算逻辑的实现,明确需要调用的Ascend C接口。
  • 核函数定义:定义Ascend C算子入口函数。
  • 根据矢量编程范式实现算子类:完成核函数的内部实现。

下文以ElemWise(Add)算子为例,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介绍。本样例中介绍的算子完整代码参见add_custom.cpp

算子分析

在开发算子代码之前需要分析算子的数学表达式、输入、输出以及计算逻辑的实现,明确需要调用的Ascend C接口。

  1. 明确算子的数学表达式及计算逻辑。

    Add算子的数学表达式为:

    z = x + y

    计算逻辑是:Ascend C提供的矢量计算接口的操作元素都为LocalTensor,输入数据需要先搬运进片上存储,然后使用计算接口完成两个输入参数相加,得到最终结果,再搬出到外部存储上。Ascend C Add算子的计算逻辑如下图所示。

    图2 算子计算逻辑
  2. 明确输入和输出。
    • Add算子有两个输入:x与y,输出为z。
    • 本样例中算子的输入支持的数据类型为half(float16),算子输出的数据类型与输入数据类型相同。
    • 算子输入支持shape(8,2048),输出shape与输入shape相同。
    • 算子输入支持的format为:ND。
  3. 确定核函数名称和参数。
    • 您可以自定义核函数名称,本样例中核函数命名为add_custom。
    • 根据对算子输入输出的分析,确定核函数有3个参数x,y,z;x,y为输入在Global Memory上的内存地址,z为输出在Global Memory上的内存地址。
  4. 确定算子实现所需接口。
    • 实现涉及外部存储和内部存储间的数据搬运,查看Ascend C API参考中的数据搬移接口,需要使用DataCopy来实现数据搬移。
    • 本样例只涉及矢量计算的加法操作,查看Ascend C API参考中的矢量计算接口矢量计算,初步分析可使用双目指令Add接口Add实现x+y。
    • 计算中使用到的Tensor数据结构,使用Queue队列进行管理,会使用到EnQueDeQue等接口。

通过以上分析,得到Ascend C Add算子的设计规格如下:

表1 Ascend C Add算子设计规格

算子类型(OpType)

Add

算子输入输出

name

shape

data type

format

x(输入)

(8, 2048)

half

ND

y(输入)

(8, 2048)

half

ND

z(输出)

(8, 2048)

half

ND

核函数名称

add_custom

使用的主要接口

DataCopy:数据搬移接口

Add:矢量双目指令接口

EnQue、DeQue等接口:Queue队列管理接口

算子实现文件名称

add_custom.cpp

核函数定义

根据核函数定义中介绍的规则进行核函数的定义。

  1. 函数原型定义

    本样例中,函数名为add_custom(核函数名称可自定义),根据算子分析中对算子输入输出的分析,确定有3个参数x,y,z,其中x,y为输入内存,z为输出内存。根据核函数定义核函数的规则介绍,函数原型定义如下所示:使用__global__函数类型限定符来标识它是一个核函数,可以被<<<>>>调用;使用__aicore__函数类型限定符来标识该核函数在设备端aicore上执行;为方便起见,统一使用GM_ADDR宏修饰入参,GM_ADDR宏定义请参考核函数定义

    extern "C" __global__ __aicore__ void add_custom(GM_ADDR x, GM_ADDR y, GM_ADDR z)
    {
    }
  2. 调用算子类的Init和Process函数。
    算子类的Init函数,完成内存初始化相关工作,Process函数完成算子实现的核心逻辑,具体介绍参见算子类实现
    extern "C" __global__ __aicore__ void add_custom(GM_ADDR x, GM_ADDR y, GM_ADDR z)
    {
        KernelAdd op;
        op.Init(x, y, z);
        op.Process();
    }
  3. 对核函数的调用进行封装,得到add_custom_do函数,便于主程序调用。#ifndef ASCENDC_CPU_DEBUG表示该封装函数仅在编译运行NPU侧的算子时会用到,编译运行CPU侧的算子时,可以直接调用add_custom函数。根据核函数调用章节,调用核函数时,除了需要传入参数x,y,z,还需要传入blockDim(核函数执行的核数),l2ctrl(保留参数,设置为nullptr),stream(应用程序中维护异步操作执行顺序的stream)来规定核函数的执行配置。
    #ifndef ASCENDC_CPU_DEBUG
    // call of kernel function
    void add_custom_do(uint32_t blockDim, void* l2ctrl, void* stream, uint8_t* x, uint8_t* y, uint8_t* z)
    {
        add_custom<<<blockDim, l2ctrl, stream>>>(x, y, z);
    }
    #endif

算子类实现

根据上一节介绍,核函数中会调用算子类的Init和Process函数,本节具体讲解如何基于编程范式实现算子类。

根据矢量编程范式对Add算子的实现流程进行设计的思路如下,矢量编程范式请参考Vector编程范式,设计完成后得到的Add算子实现流程图参见图3

  • Add算子的实现流程分为3个基本任务:CopyIn,Compute,CopyOut。CopyIn任务负责将Global Memory上的输入Tensor xGm和yGm搬运至Local Memory,分别存储在xLocal,yLocal,Compute任务负责对xLocal,yLocal执行加法操作,计算结果存储在zLocal中,CopyOut任务负责将输出数据从zLocal搬运至Global Memory上的输出Tensor zGm中。
  • CopyIn,Compute任务间通过VECIN队列inQueueX,inQueueY进行通信和同步,Compute,CopyOut任务间通过VECOUT队列outQueueZ进行通信和同步。
  • 任务间交互使用到的内存、临时变量使用到的内存统一使用pipe内存管理对象进行管理。
图3 Add算子实现流程

算子类中主要实现上述流程,包含对外开放的初始化Init函数和核心处理函数Process,Process函数中会对上图中的三个基本任务进行调用;同时包括一些算子实现中会用到的私有成员,比如上图中的Global Tensor和VECIN、VECOUT队列等。KernelAdd算子类具体成员如下:

class KernelAdd {
public:
    __aicore__ inline KernelAdd() {}
    // 初始化函数,完成内存初始化相关操作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Init(GM_ADDR x, GM_ADDR y, GM_ADDR z){}
    // 核心处理函数,实现算子逻辑,调用私有成员函数CopyIn、Compute、CopyOut完成矢量算子的三级流水操作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Process(){}

private:
    // 搬入函数,完成CopyIn阶段的处理,被核心Process函数调用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CopyIn(int32_t progress){}
    // 计算函数,完成Compute阶段的处理,被核心Process函数调用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Compute(int32_t progress){}
    // 搬出函数,完成CopyOut阶段的处理,被核心Process函数调用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CopyOut(int32_t progress){}

private:
    AscendC::TPipe pipe;  //Pipe内存管理对象
    AscendC::TQue<AscendC::QuePosition::VECIN, BUFFER_NUM> inQueueX, inQueueY;  //输入数据Queue队列管理对象,QuePosition为VECIN
    AscendC::TQue<AscendC::QuePosition::VECOUT, BUFFER_NUM> outQueueZ;  //输出数据Queue队列管理对象,QuePosition为VECOUT
    AscendC::GlobalTensor<half> xGm;  //管理输入输出Global Memory内存地址的对象,其中xGm, yGm为输入,zGm为输出
    AscendC::GlobalTensor<half> yGm;
    AscendC::GlobalTensor<half> zGm;
};

初始化函数主要完成以下内容:

  • 设置输入输出Global Tensor的Global Memory内存地址。

    本样例中使用多核并行计算,即把数据进行分片,分配到多个核上进行处理。Ascend C核函数是在一个核上的处理函数,所以只处理部分数据,需要在初始化函数中获取该核函数需要处理的输入输出在Global Memory上的内存偏移地址,并将该偏移地址设置在Global Tensor中。

    以获取输入x在Global Memory上的内存偏移地址为例:

    xGm.SetGlobalBuffer((__gm__ half*)x + BLOCK_LENGTH * GetBlockIdx(), BLOCK_LENGTH);

    本样例中的分配方案是:数据整体长度TOTAL_LENGTH为8* 2048,平均分配到8个核上运行,每个核上处理的数据大小BLOCK_LENGTH为2048。x + BLOCK_LENGTH * GetBlockIdx()即为单核处理程序中x在Global Memory上的内存偏移地址,获取偏移地址后,使用GlobalTensor类的SetGlobalBuffer接口设定该核上Global Memory的起始地址以及长度。具体示意图请参考图4

    图4 多核并行处理示意图
  • 通过Pipe内存管理对象为输入输出Queue分配内存。

    比如,为输入x的Queue分配内存,可以通过如下代码段实现:

    pipe.InitBuffer(inQueueX, BUFFER_NUM, TILE_LENGTH * sizeof(half))

    对于单核上的处理数据,可以进行数据切块(Tiling),在本示例中,仅作为参考,将数据切分成8块(并不意味着8块就是性能最优)。切分后的每个数据块再次切分成2块,即可开启double buffer,实现流水线之间的并行。

    这样单核上的数据(2048个数)被切分成16块,每块TILE_LENGTH(128)个数据。上文代码表示Pipe为inQueueX分配了两块大小为TILE_LENGTH * sizeof(half)个字节的内存块,每个内存块能容纳TILE_LENGTH(128)个half类型数据。数据切分示意图如图5所示。

    图5 单核数据切分示意图

具体的初始化函数代码如下:

constexpr int32_t TOTAL_LENGTH = 8 * 2048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total length of data
constexpr int32_t USE_CORE_NUM = 8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num of core used
constexpr int32_t BLOCK_LENGTH = TOTAL_LENGTH / USE_CORE_NUM;         // length computed of each core
constexpr int32_t TILE_NUM = 8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split data into 8 tiles for each core
constexpr int32_t BUFFER_NUM = 2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tensor num for each queue
constexpr int32_t TILE_LENGTH = BLOCK_LENGTH / TILE_NUM / BUFFER_NUM; // seperate to 2 parts, due to double buffer
__aicore__ inline void Init(GM_ADDR x, GM_ADDR y, GM_ADDR z)
{
    // get start index for current core, core parallel
    xGm.SetGlobalBuffer((__gm__ half*)x + BLOCK_LENGTH * AscendC::GetBlockIdx(), BLOCK_LENGTH);
    yGm.SetGlobalBuffer((__gm__ half*)y + BLOCK_LENGTH * AscendC::GetBlockIdx(), BLOCK_LENGTH);
    zGm.SetGlobalBuffer((__gm__ half*)z + BLOCK_LENGTH * AscendC::GetBlockIdx(), BLOCK_LENGTH);
    // pipe alloc memory to queue, the unit is Bytes
    pipe.InitBuffer(inQueueX, BUFFER_NUM, TILE_LENGTH * sizeof(half));
    pipe.InitBuffer(inQueueY, BUFFER_NUM, TILE_LENGTH * sizeof(half));
    pipe.InitBuffer(outQueueZ, BUFFER_NUM, TILE_LENGTH * sizeof(half));
}

基于矢量编程范式,将核函数的实现分为3个基本任务:CopyIn,Compute,CopyOut。Process函数中通过如下方式调用这三个函数。
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Process()
    {
        // loop count need to be doubled, due to double buffer
        constexpr int32_t loopCount = TILE_NUM * BUFFER_NUM;
        // tiling strategy, pipeline parallel
        for (int32_t i = 0; i < loopCount; i++) {
            CopyIn(i);
            Compute(i);
            CopyOut(i);
        }
    }

根据编程范式上面的算法分析,将整个计算拆分成三个Stage,用户单独编写每个Stage的代码,三阶段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,具体流程如下:

  1. Stage1:CopyIn函数实现。
    1. 使用DataCopy接口将GlobalTensor数据拷贝到LocalTensor。
    2. 使用EnQue将LocalTensor放入VecIn的Queue中。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CopyIn(int32_t progress)
        {
            // alloc tensor from queue memory
            AscendC::LocalTensor<half> xLocal = inQueueX.AllocTensor<half>();
            AscendC::LocalTensor<half> yLocal = inQueueY.AllocTensor<half>();
            // copy progress_th tile from global tensor to local tensor
            AscendC::DataCopy(xLocal, xGm[progress * TILE_LENGTH], TILE_LENGTH);
            AscendC::DataCopy(yLocal, yGm[progress * TILE_LENGTH], TILE_LENGTH);
            // enque input tensors to VECIN queue
            inQueueX.EnQue(xLocal);
            inQueueY.EnQue(yLocal);
        }
  2. Stage2:Compute函数实现。
    1. 使用DeQue从VecIn中取出LocalTensor。
    2. 使用Ascend C接口Add完成矢量计算。
    3. 使用EnQue将计算结果LocalTensor放入到VecOut的Queue中。
    4. 使用FreeTensor释放不再使用的LocalTensor。
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Compute(int32_t progress)
    {
        // deque input tensors from VECIN queue
        AscendC::LocalTensor<half> xLocal = inQueueX.DeQue<half>();
        AscendC::LocalTensor<half> yLocal = inQueueY.DeQue<half>();
        AscendC::LocalTensor<half> zLocal = outQueueZ.AllocTensor<half>();
        // call Add instr for computation
        AscendC::Add(zLocal, xLocal, yLocal, TILE_LENGTH);
        // enque the output tensor to VECOUT queue
        outQueueZ.EnQue<half>(zLocal);
        // free input tensors for reuse
        inQueueX.FreeTensor(xLocal);
        inQueueY.FreeTensor(yLocal);
    }
  3. Stage3:CopyOut函数实现。
    1. 使用DeQue接口从VecOut的Queue中取出LocalTensor。
    2. 使用DataCopy接口将LocalTensor拷贝到GlobalTensor上。
    3. 使用FreeTensor将不再使用的LocalTensor进行回收。
   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CopyOut(int32_t progress)
    {
        // deque output tensor from VECOUT queue
        AscendC::LocalTensor<half> zLocal = outQueueZ.DeQue<half>();
        // copy progress_th tile from local tensor to global tensor
        AscendC::DataCopy(zGm[progress * TILE_LENGTH], zLocal, TILE_LENGTH);
        // free output tensor for reuse
        outQueueZ.FreeTensor(zLocal);
    }

运行验证

核函数即算子kernel程序开发完成后,即可编写host侧的核函数调用程序,实现从host侧的APP程序调用算子,进行运行验证。包括CPU侧和NPU侧两种运行验证方法:

  • CPU侧运行验证主要通过ICPU_RUN_KF CPU调测宏等CPU调测库提供的接口来完成;
  • NPU侧运行验证主要通过使用Kernel Launch接口或者<<<>>>内核调用符,以及AscendCL API提供的运行时接口来完成。

具体步骤请参考核函数运行验证简介

搜索结果
找到“0”个结果

当前产品无相关内容

未找到相关内容,请尝试其他搜索词